段子-关于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篇(通用)

来源:名资汇网 作者:caiji007 2024-02-22 05:30:04
分享到:

【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篇】,小编为你搜集了相关文章,快来看看吧。

【导读】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篇相关范文模板,欢迎阅读分享!

  对于刚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小学生来说,学习语文是十分重要的。语文学科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生字生词,还包括训练听说读写等必备技能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篇,欢迎大家阅读借鉴,希望大家喜欢!

 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一

 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

  摘要: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,提问一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。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,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,充分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,促使学生主动思考,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,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,巩固教学成果。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,探究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。

  关键词:小学语文;课堂提问;教学策略

  引言

 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,教学活动由以“教育者为中心”转向了以“学习者为中心”,教师的任务要从“教会学生知识”转变为“教会学生学习”。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,教师大多以直接讲授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,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;而学生处于听讲的位置,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,思维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。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,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,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,符合新课改对教学活动的要求。但目前来说,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。教师要积极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,在了解学生学习整体情况的基础上,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,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,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,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。

  1、围绕主题进行有效提问

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,课堂提问对整节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,是实现教学目标、明确教学主题的重要途径[1]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,切忌临时起意,提出一些缺乏实质价值的问题。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地分析和解读课文,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内容,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问题,以保证提出的问题切合课文表达的主题,从而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。许多情况下,小学语文的课文题目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,或者是对核心思想的提炼。教师可以从题目出发,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,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,巧妙地提出问题。例如,在教授《可贵的沉默》这篇课文时,笔者以课文的题目为出发点,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?”接着,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,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印象的同时,得出问题的答案,即这段沉默意味着课文中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会了关爱父母,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,所以这段沉默是可贵的。在讲完课文后,笔者模仿课文中的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你们有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?”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,许多学生都低下了头,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起了手。笔者对这些举手的学生进行了表扬,并鼓励其他学生回家后问一问爸爸妈妈的生日,并牢牢地记在心中,在每年他们生日的时候,给他们准备一份礼物。通过这两个问题,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触,准确地把握住了文章的核心思想,同时也领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和精神,学会了感恩父母、回报父母。

  2、抓住内容重复处精心提问

  在有些小学课文中,会出现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重复,这些重复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对某种思想情感的强调[2]。抓住这些重复的内容,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。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些重复的内容,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问题,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,提升教学效果。例如,在教授《地震中的父与子》一课时,笔者注意到“不论发生什么,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”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,于是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:“为什么文中三次出现这句话?这种重复的写法有什么好处?”学生们在寻求答案的动机下,认真反复地阅读课文,最终理解了课文中这句话的三次重复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,以及父亲传递给儿子的信念和力量。然后,笔者又进行了拓展性的提问:“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话,是让你记忆特别深刻的?”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,他们纷纷举手发言,如“你一定能做到的”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等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究,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的理解,深刻体会到文中表达的情感。

  3、在课文空白处拓展提问

  有些小学语文课文中会有空白元素,这些空白元素能够给学生提供回味和想象的余地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元素,创造一个思维发散的环境,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,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,让学生思想中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,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、创新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例如,《穷人》这篇课文讲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生活很困难,但还是收养了死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,学生们都被他们的善良所感动。笔者在讲完课文后,向学生提出问题:“请大家想象一下,孩子们、桑娜和她的丈夫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?”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,学生们开始主动思考,踊跃发言。有的学生说:“渔夫从此以后每天都能够打到很多鱼,日子逐渐富裕了起来,孩子们后来都有所成就,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过上了富足快乐的生活。”有的学生说:“渔夫和他妻子的善举传了出去,人们纷纷伸出援手,孩子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健康地成长起来。”这种开放式的提问,不但丰富了原文的内容,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,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。

  4、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

 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,不是教师一个人的“独角戏”,所以,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,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,让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,教师要适当地加以提示,调整学生的思路,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,使其树立自信心。在学生回答完毕后,教师要多使用赞赏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,以提高学生参与提问的积极性。例如,《将相和》一文中蔺相如是最为主要的人物形象,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,于是笔者提出:“蔺相如的形象特点有哪些?”并随机抽取了一名学生来回答。这个学生回答得支支吾吾,笔者认识到他对课文的内容还没有足够的了解,于是笔者从课文内容着手,列举了其中蔺相如的行为,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。在经过思考后,这名学生说出了答案,有“机智”“忠诚”“勇敢”“谦虚”等,笔者对他的回答表示了肯定,并且带领学生们为他鼓起了掌。笔者利用这种提问方式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。

  结语

  提问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,它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,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,还能够调控整节课堂教学的节奏,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,从而达成教学目标,提高教学效果。因此,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,综合考虑学生的独特性和发展性,精心设计每个问题,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。

  [参考文献]

  [1]季有东.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[J].学周刊,2018(02):98-九九.

  [2]张伟.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[J].科学大众(科学教育),2015(07):60

 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二

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浅谈

  [摘要]我国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紧跟时代变化步伐,就当前学生的需要优化教育目标,完善教学组织,改进教学评价。学校教师遵循着教育部的政策方针,从小学开始,将原本枯燥乏味,客制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完善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进行人文主义式教学,从多元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整合各学科知识。其中小学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文化基础,需首要改进提升教学质量,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。

  [关键词]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优化策略

  1、聚焦核心素养,明确教学目标

 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形成,借助学习将思维有效地迁移转化的能力。所以,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育,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,健全学生个体发展和日常行为管理,并以注重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为主,简化知识的领导地位,确保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突出学生的探索能力,改变教师在教学上的禁锢思维,能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,走到台下融入到学生中,陪伴着学生一起去学习领悟新知识。如:在学习第二单元,古诗《山行》时,这首诗的诗人杜牧是为了感叹深秋中的山林美景而作的诗。教师教学时先板书这首七言诗,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几幅深秋季节的山林美景,询问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到了什么,再借用图片来讲解诗句诗意,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,更好地领悟诗词意境。在课后背诵古诗时学生会想起课堂上老师展示的图片,结合诗词大意背起来也会比以往轻松许多。如果学生在学习或者背诵时,生搬硬套,学习成效不见得会有所提升,时间长了反倒会对背诵有抵触心理。可当我们以本着培养核心素养为主开展教学时,学生也沉浸在寓教于乐的快乐中,学习效果事半功倍。

  2、聚焦核心素养,完善教学组织

  通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,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变得更开放自主,弥补了以往教学组织的缺口,且充实了教学内容,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。

  (一)给出命题,自设情景,给予创想空间

  在新一轮课改之后,课本教材的结构也有了巨大变化,以核心素养为中心,提高学生素养能力为目的,重新架构出一套符合教师新式教学组织的教材,有了教材做辅助,学生在课前预习,课中跟随老师学习,课后自主复习,这都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准的。

  (二)结合教材,培养逻辑思维,丰富想象力

  有了教材的辅助,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有了兴趣,引发了思考,而课中通过与教师互动沟通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,且也能够确保学生课后进行总结,最终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。其中,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透露下节课学习的重点,以及学生们需要思考的问题,如教材习作模块中,由我来编童话、续写故事这两个习作学习,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可以利用这两个题目来以锻炼学生想象力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,让教材达到最好的效果。因此,教师要结合教材在课堂上找几名学生来做简要的复述,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,清晰架构。再如:教材第七单元中,课文《大自然的声音》,教师授课之前,可以给学生出几个有关小熊、小鸟、瀑布等大自然里的动物或事物的小谜语,猜中的同学可以模仿猜中的动物形态或叫声。当课堂氛围被谜语互动调动起来以后,教师再引入教材中的课文《大自然的声音》,并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,此时学生在朗读中会更加注意文中的语言描述,不自主地便学习到了新的修饰词,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。

  (三)拉近距离,优化教学气氛,和谐发展

 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更要主动走进他们的世界,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教学组织,传递语文的核心素养。如教材第八单元《司马光》一文,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司马光设置一个人物档案,将这位书本上的人物推荐给学生认识。档案上有姓名、性别、爱好、性格特点等,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完后与老师共同完成司马光的人物档案。在整个合作中,师生和谐共处,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合作,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催化剂。

  3、聚焦核心素养,优化教学评价

  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提出,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人文主义精神,增加课堂趣味性,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。当然语文作为各学科的文字基础,需要集中整合各学科,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化视角。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多元化视角的人文主义精神,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的学术评价,创造评价学生的机会和舆论,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,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。

  4、结语

  基于核心素养下学习的学生,其创造力、自我约束力、个性发展均要比死板的学习完善许多。由此可知,学习知识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新知时思想上的提升。在核心素养教学下的学生,寓教于乐,知识能力齐头并进,有趣的学习降低了疲劳度的产生,能够让知识变得有趣起来,促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,最终得以展现核心素养下教学的魅力。

 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三

  微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

  摘要:“微课”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。将“微课”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,能充分发挥微课功能、功用,提高语文教学整体绩效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教师可运用微课创设情境、提升学力、指导学法、开阔视野,通过微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,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。

  关键词: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有效整合

  1、触发“兴奋点”,用微课创设情境

  小学语文是一门生活性、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。所谓“情以物迁,辞以情发”,只有当学生形成切身感受和体验,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。因此,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,破除学生的“生活之隔”“经验之隔”“感性之隔”,让学生与语文学习内容、形式产生共鸣、共振。运用微课创设情境,能触发学生语文学习的“兴奋点”,让学生自觉、自愿地去倾听、观看,从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。教学《观潮》一文时,仅仅依靠教材中的静态插图是很难让学生形成切身感受的。为此,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“钱塘江大潮”的视频,经过剪辑,制作成“潮来前”“潮来时”“潮退后”三个微视频。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,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。尽管学生没有亲临钱塘江,没有亲眼看到钱塘江涨潮,但微课视频却让学生形成了一种“替代性体验”,学生同样能身临其境,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、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。在微视频助推下,学生再去品读课文,就能真切地感悟到钱塘江大潮之“奇”———声音之奇、形态之奇。有了微视频的介入,学生生成了积极的探究兴趣,有学生课后主动借助网络查找资料,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;有学生主动地拿起笔,将观看钱塘江大潮微视频的感受和体验写了下来;有学生则将探索触角延伸、拓展到“世界著名大潮”。他们认识到,中国钱塘大潮潮差是8米左右,而南美亚马逊河潮差是十一.8米左右,加拿大芬迪湾明纳斯湾潮差高达15米,这样的课外探究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。将微课视频融入语文教学之中,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,活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情绪,从而让学生积极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。

  2、切入“疑难点”,用微课提升学力

  相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,微课往往比较单一,它主要是为了突出、突破、解决某个教学难点、疑点、易错点、盲点而设计、研发的,换言之,研发微课往往是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“疑难杂症”,这就更加凸显了微课的教学功能。因此,有专家将微课的作用、价值概括为“抓重点”“克难点”“释疑点”,这是非常有道理的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运用微课,能精确地切入“疑难杂症”,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力。教学《詹天佑》一文时,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詹天佑的卓越才能,笔者立足于文本,从居庸关、八达岭两个隧道的不同开凿方式及“人”字形线路的设计展开教学。但仅仅依靠文本叙述,学生还是不太容易理解。为突破教学难点,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将两个隧道的不同凿进方法、方式用“图”动态展示出来。由于居庸关山势高、岩层厚,所以詹天佑采用“两边凿进”的方法,而八达岭隧道的长度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,所以詹天佑采用了中间、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。当学生看完微课中的动态图示后,笔者再让学生做一回“小小工程师”,绘制“开凿隧道”示意图。通过绘制示意图,学生能认识到两边凿进的方法的价值,因为这种方法可大大缩短工期,从而更加深刻地认同詹天佑的智慧。对于“人”字形线路的设计,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动画生动再现了火车通过铁路时的轨迹,然后让学生以“铅笔”为道具,现场演示火车在“人”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过程,引导学生边演示边介绍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自然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,让语文教学难题迎刃而解。学贵有疑,作为教师,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研究语文教材,把握教学的重难点,而且要研究学生,掌握学生的具体学情,认识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,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是什么,只有这样,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微课,让微课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促使学生不断进阶。否则,教师不管青红皂白地胡乱运用微课,就会让学生感觉疲惫,影响微课的运用效果。

  3、落实“语用点”,用微课指导学法

  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明确指出,“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、实践性课程。”在语文教学中,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语用能力,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。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,而应是积极主动地表达和运用,积极语用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归宿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学生语用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学生积极的语文思维和想象。运用微课,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,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力,催生学生的想象力。比如《花的勇气》是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,作者用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情思捕捉到了震撼人心的画面,“娇小的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”,这激发了作者的生命感悟———“生命的意味是勇气”。教学前,笔者让学生预习,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将这句话用笔画了下来:“我用手拨开草一看,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,白的、黄的、紫的;纯洁、娇小、鲜亮;这么多、这么密、这么辽阔!”学生认为,这里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了花儿的美。乍一看,学生的理解似乎很到位,因为他们不仅关注了内容,而且关注了写法。但细细想来,学生看似到位的语用其实是一种消极语用,他们只关注到作者写了什么,怎样写的,而没有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。为此,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微课呈现出鲜艳的画面,这对学生是一个视觉冲击,他们情不自禁、争先恐后地嚷起来:“白的”“黄的”“红的”……;“这么多”“这么密”“这么大”“这么亮”……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,学生自然体验到了一种惊异之感,从而也就深刻地感悟到了文中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惊喜、惊奇之情。在对课文深度理解的基础上,学生自然将这句话读得轻快、跳跃起来,在读的过程中,也理解了句子中为什么要用“顿号”。

  4、延伸“拓展点”,用微课开阔视野

  “微课”的一个优势就是既可运用于课前,也可运用于课中,还可运用于课后。此外,教师还可将微课与微信、微博等联通起来,共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。不仅如此,微课还具有可暂停、可重复观看、可逆转观看的特质。在语文教学中,教师要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,运用微课强大的整合功能,基于课文内容延伸“拓展点”,从而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。如一位教师执教《景阳冈》时,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武松打虎的动作,如“闪”“劈”“按”“打”等,让学生感受武松武艺的高强,从而初步认识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。由于课堂教学时空限制,教师在课堂学习行将结束时,要求学生回家观看拓展延伸类微课视频———“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———从《景阳冈武松打虎》中的哨棒说开去”,让学生认识古典小说中对细小事物、细微举止以及景物等的细腻描写。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,学生不仅认识到了“哨棒”在打虎中的作用,更认识到了“哨棒”推动小说情节发展、引起阅读悬念的作用。在《景阳冈武松打虎》这一回,“哨棒”一共出现了十八次,作者不仅反复地强调了“哨棒”,而且还描写了武松不同的拿棒动作,如拴了哨棒、提了哨棒、拿了哨棒、倚了哨棒、抡起哨棒、横拖着哨棒等,这是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。不仅如此,“哨棒”作为武松的防身武器,能让小说的情节显得跌宕起伏。通过观看微课,学生运用微信、微博进行互动交流,他们认识到,十八次写棒,各有妙用,一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艺术效果。前十三次写棒,都是为了引起读者无意识中对这根棒的关注,让这根棒牵引读者,读者只要看到武松有棒在手,就很放心,但是到最后,当哨棒折成两截,读者就开始由放心转变为瞠目、禁口,并为武松担心,最后,当武松将大虫打死,读者的心又被收了回来。整个小说,从武松的“拿棒在手”,到武松“抡棒打虎”,再到最后“棒折两截”,哨棒从“有用之棒”到“无用之棒”,凸显了武松武艺的高强。在教学中,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,将教材中需要拓展、补充、延伸的内容制作成微课,将之放置到班级微信群、博客群中,让学生运用课后、课余时间自主学习,如此可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,拓展学生的语文视界,增强学生学语文、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。微课因其内容丰富、形式灵活而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。将微课整合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,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,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,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。对于微课,我们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要开展更有深度的研究,以便让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绽放的绚丽之花!

  参考文献:

  [1]赵龙.阅读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策略与思考[J].教学月刊(小学语文),2018(3).

  [2]陈彩凤.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[J].基础教育研究,2018(11).

  [3]杨先武.运用微课优化语文课堂教学[J].语文教学通讯,2017(6B).

  [4]魏娟君.妙用微课,助力高效课堂[J].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,2017(10).

 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四

 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

  摘要: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步深入,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广,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重大突破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目标中,小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,与其未来学习及发展休戚相关。本文将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及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,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语文素养的目标。

  关键词:小学语文教学;创新能力;培养

  1、深度钻研教材内容

 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,要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,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职能,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求知欲,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。例如,在阅读教学活动中,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自觉性,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,让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,从而不再将阅读视为任务或负担。通过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教材内容,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,领略到语文学科的艺术魅力,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意识。例如,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,选择适宜的例子供学生深入学习,在带领学生学习《桂花雨》这篇课文时,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,在带领学生系统学习生字词等内容后,提出相应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究,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。

  2、科学规划实践活动

  为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,必须合理运用课外实践活动。通过分析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,可知其存在明显的重理论、轻实践的问题,在锻炼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上有所缺陷。考虑到以上问题,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推广,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,立足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,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、性格特点等要素,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,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,并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锻炼。例如,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开展阅览活动,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目,此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。或组织学生围绕着阅读内容,开展阅读交流大会,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所得。为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,必须科学运用实践环节,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,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,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增强。

  3、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

 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,评价作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,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质量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,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,减少对学生的负面评价,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幼稚或不切实际,也可选择具有闪光点的部分对学生表示肯定,而不是笼统批评和指责学生,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。创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,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动下,能够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。考虑到意识因素,教师在评价学生时,须基于实际情况,给予学生具有激励性的评价,对学生的创新之处及奇思妙想予以肯定和表扬,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,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免受负面影响,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
  4、注重增强专业素养

 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,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,能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改变自身行为及观念,对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塑造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。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往往相对崇高,而教师也要明确自身为人师表的职责。处于信息时代下,知识、技术更新迅速,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基于此,教师要注重增强自身专业素养,一方面要具备扎实过硬的学科知识,一方面要积极学习现代化技术,提升自设专业修养,明确小学教育的特点及要求,注重学习有关小学教育的心理教育知识,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塑造,细致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,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,端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,并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,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专注到教学活动中,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得以提升。除此之外,教师还需深入、钻研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,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予以高度关注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,教师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,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,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,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,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,增进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认知,明确学习该学科的必要性,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标,以此作为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之中,为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做好铺垫。

  参考文献:

  [1]朱琳.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[J]中国校外教育,2019(10):50-51

  [2]王立群.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[J]基础教育研究,2019(02):20-21

  [3]冷福祥.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[J]华夏教师,2018(09):16-1

 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五

 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

  [摘要]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。为了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,构建高效课堂,教师不但要做好角色和观念的转变,更要做好课前和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。课前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,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,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,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,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。

  [关键词]小学语文;高效课堂;教学策略

  1、课前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

  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课前精心备课。备课包括备教材、备学生、备教法和备学法,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,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,如制定课时教学目标。一堂课如果没有合理的教学目标,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则心中无底,毫无头绪,结果身心俱疲,更谈不上有所收获。在阅读教学活动中,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: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;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只有在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,才能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循序渐进,学生才有章可循。再如选择教学方法,对于哲理性较强或者比较抽象的课文,就要选择讲授法和演示法等,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,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;而对于比较直观具体的课文,则可以选择启发法以及讨论法等,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,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,以便更好地服务课堂,促进学生发展。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,备课就是为了上好课。只有在课前精心备课,根据教材以及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,确定教学重难点,然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,才能在固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系统接受新知识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,课前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。

  2、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

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对于感兴趣的东西,人的注意力往往表现为稳定性和持久性,具体形象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。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,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,又能活跃课堂气氛,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,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。如教学《我要的是葫芦》时,教师首先同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,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两幅插图的不同之处,引导他们边观察边说。学生只有经过仔细观察,才会集中注意力去发现不同之处。紧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:“这棵葫芦原本长得这么好,短短的时间内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?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?你想知道吗?”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情境创设,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激发起来,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。又比如教学《比尾巴》导入课题时,教师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:森林里,小动物们欢聚在一起,准备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。亲切自然的课题导入,顺利引领了下面故事情节的创设与发展,学生的求知欲被彻底激发起来了,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: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呢?有哪些动物参加呢?比赛结果怎样呢……这些贴近生活场景的情境设计,仿佛重温了生活体验,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。因此,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。

  3、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

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是学习的主导,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积极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进行。因此,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,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尤为重要。那么,怎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积极有效呢?首先,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。没有学生自主学习,哪来的有效互动呢?在教学新课前,教师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,如教学《黄山奇石》时,课前留给学生几个问题:课文介绍了哪几块怪石?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几块怪石的?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,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,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提高了,学生有话可说,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。其次,师生要把握好各自角色。教学中,要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。师生互动过程中,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,互动才会积极有效。如教学《我要的是葫芦》中,通过课文两幅插图,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后,巧设悬念: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?你想知道原因吗?通过简单的过渡语句,把问题抛给学生,学生读书的劲头更足了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。最后,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。班上的学生知识、能力和阅历等都存在差异性,在互动的过程中,提出的问题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照顾个别学生,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。有全体学生的自觉参与,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。因此,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。

  4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

 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,科学技术不断发展,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,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。小学生的年龄特征,决定了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,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。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、图像和声音于一体,恰好发挥了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,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,提高学习效率。如教学《曹冲称象》时,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,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以及一头成年大象的大致重量,让学生明白在古时候要称出大象的重量是多么不容易,由此引发学生对同龄人曹冲的钦佩之情,激发学生了解曹冲如何称象的好奇心。接着要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,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,也是教学的难点。如果单靠教师口头表达或者画示意图来解释称象的过程,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,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,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,满足学生的好奇心,提高课堂效率。音形并茂的多媒体技术,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,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一些难题,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,能化抽象为具体,给学生突破抽象认知瓶颈提供了一个很好台阶。因此,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。

  5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

 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是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。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,有效提高课堂效率,促进学生发展。那么,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运用什么样的课堂评价方式呢?首先,应以积极评价为主。心理学告诉我们:好孩子是夸出来的。孩子的年龄特征,表现为更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,其次,评价方式要具有综合性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,就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内在联系,注意知识能力方面、过程方法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汇融合,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,看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。有了这些评价,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更积极了,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。最后,评价主体多元化。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,教师要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,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,还要把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。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的过程,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,提高课堂效率,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。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,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。作为语文教师,要力求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,这是一个不断生成、不断发展、不断追求和不断完善的过程,是一项长期的工作。正所谓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语文教师要脚踏实地,孜孜以求,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不断努力。

  参考文献:

  [1]赵信.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讨[J].时代教育,2014,(20).

  [2]张明.对高效课堂的一点感悟[J].读写算(教育教学研究),2014,(13).

  [3]李黎明.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[J].都市家教(下半月),2016,(07).

  [4]王鑫.关于培训教学中培训师备课的思考[J].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(教师版),2014,(18).


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篇

以上相关“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篇”范文模板,关注,每日更新示例范文,希望对你有用!

联系我们
付费后若不能复制,请刷新页面重试。 如有问题,再加客服微信。 在线时间:星期一至五 9:00~12:00 14:00~17:30
付费复制 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
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

限时特价:5.88元

支付宝支付
联系客服
扫一扫,支付?5.88

正在加载二维码...

支付完成后,请等待10秒左右,请勿关闭此页